12月2日,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文史研究館共同舉辦的第三屆長三角文化論壇在杭州舉行。本屆論壇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館承辦,首次開啟線上模式。四地文史館館員和文史專家異地同頻,圍繞“新時代長三角文化繁榮與高質量發展”主題開展研討交流,為文化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浙江主會場
上海分會場
江蘇分會場
安徽分會場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館長趙英,黨組成員、副館長沈飛德,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文史研究館館長王永昌,專職副館長姜玉峰,副館長郭學煥、成明權,安徽省政府參事室 (省文史研究館) 黨組書記、主任白和平,黨組成員、副主任梁冰等長三角區域文史館領導出席論壇。
參加本次論壇的還有三省一市文史館館員、研究員和各界文史研究專家,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參事館員服務處、參事業務處、文史業務處以及各館內設機構負責同志、工作人員和媒體記者。
會上宣讀了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書面致辭,王永昌、沈飛德分別致辭。白和平代表第四屆長三角文化論壇承辦單位發言。上海市文史館館員、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楊國榮教授,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范金民教授,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浙江工業大學王福和教授,安徽省文史館館員、安徽大學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諸偉奇教授等4位館員、專家作主旨演講。
馮遠作書面致辭(資料圖)
馮遠在致辭中對論壇的舉辦致以衷心祝賀。他表示,長三角文化論壇是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在文化層面的具體舉措,體現了長三角文史館人弘揚歷史文化、服務國家戰略的大局觀、責任心和使命感。相信本屆論壇的舉辦,將進一步助力挖掘長三角區域文化資源,聚焦當代價值體現,展望未來發展方向,推動新時代長三角文化高地建設。
王永昌致辭
王永昌對各兄弟館、各界給予本屆論壇的付出、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謝。積極挖掘、傳承和運用好歷史文化資源、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是文史人的時代課題和使命情懷。希望通過此次聚集長三角區域文史力量的研討交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激發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文化力量,為長三角一體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沈飛德致辭
沈飛德認為長三角文化論壇的成功舉辦,正是源自三省一市文史館常態化合作機制高效運轉,聚四館之力合作共贏,找準了工作的著力點,擴大了論壇知名度和影響力。新時代新征程,文史館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大有可為。希望與長三角兄弟文史館共同努力,向社會奉獻更多文史研究成果,彰顯文史館員崇文鑒史方面的獨特作用。
白和平發言
白和平在發言中表示,三省一市文史館共同舉辦第三屆長三角文化論壇恰逢其時,意義重大。這是長三角文化發展同根同源、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新時代長三角文化繁榮與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所趨,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有力舉措。要凝聚一體化的文化共識與情感認同,推動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長三角文化傳承創新,譜寫融合發展的文化同心圓。
姜玉峰主持論壇
論壇由姜玉峰主持。他表示本屆論壇是長三角三省一市文史館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地方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建設年”工作的積極實踐,體現了長三角文史館人的責任擔當與協同力。希望通過長三角文化論壇這一協作平臺,有更多文史人參與進來,協同推進文史資政、研究、創作、教育與傳播,助力長三角文化繁榮與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來自三省一市的文史館館員代表、文史專家作主旨演講,帶聽眾走進長三角文化圈,近距離領略區域文化淵源風采和時代韻味,探尋當代價值。
楊國榮以《浙學與心學》為題,用哲學思維解讀浙學、心學內涵及二者間的關系,將浙學的歷史意識和心學的理論創新,置于歷史與現實的映照空間,為長三角文化繁榮和發展提供了歷史借鑒。
范金民以《江南士大夫人文精神的一個面相》為題,從明清之際“大江以南士大夫”這一人文現象為切入,圍繞外柔內剛、鯁直持正、秉持氣節等人文精神基本面貌,生動呈現江南士大夫群像,剖析提煉有益于當下文化建設的人文傳統與區域精神。
王福和以《長三角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影響與互鑒》為題,運用比較視角,闡釋分析了長三角區域文化的共性與特性,揭示長三角區域各派文化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及共同發展的歷史進程。
諸偉奇以《徽文化與長三角一體化的歷史融合》為題,從徽州與長三角一體化的歷史建制沿革、徽商對長三角經濟發展的貢獻、徽州人文精神與長三角文化的和合融通等方面,生動描繪徽文化的獨特魅力,及其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揮的重要作用。
挖掘長三角地區文化資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是長三角文化論壇創辦的初心,也是長三角文化論壇建設發展要義。2019年,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文史館共建協同發展平臺,開啟了“長三角文化論壇”的時代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借用“根”與“魂”,強調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重要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文化繁榮是高質量發展應有之義。第三屆長三角文化論壇圍繞促進文化繁榮、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立足長三角,集聚文史力量,從新時代“文化何為”到新時代“文史人何為”,探索文化賦能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積極回應新發展時期文史人的使命擔當。
作為落實“地方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建設年”工作的具體實踐,本屆論壇積極回應國務院參事室高雨主任提出的加強“縱橫聯系”、增強“系統合力”要求,以開放協同的理念整合長三角區域文史機構資源。除三省一市文史館館員外,論壇專門邀請了館外專家學者,老中青三代文史人聚集,帶動了區域文史力量共同為文化賦能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此次論壇共收集專家學者論文84篇,為歷屆長三角文化論壇論文數最多。論文內容涵蓋區域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數字文化助推共同富裕、鄉村文化與農村現代化建設、紅色文化時代價值、區域文化傳統與經濟發展、區域內非遺合作平臺構建、長三角區域戲劇協同發展等多諸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