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從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到2022年已經30年。從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都是著力于使初步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走向成熟。?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認為,市場機制運行主要體現在4方面: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映供求,市場競爭公平有序,市場能夠優勝劣汰。他表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水平”,應體現在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中。?
“當然,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市場機制本身也有它的缺陷,比如在有些時候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市場失靈,甚至造成一些社會矛盾?!币霸凑f,這就要求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地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他認為,習近平在報告中提出的“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總結了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中國在推進市場經濟當中遇到的經驗和教訓。從法制經濟角度來說,市場經濟在立法上還存在一些差距,比如,資本的無序競爭缺少法律、制度規章等約束,需要進一步地完善和發展。在充分肯定資本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積極作用的同時,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資本設置好“紅綠燈”,使資本在法律法規的制度框架下健康發展。?
強調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報告中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對此,姚景源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首先是外需,尤其中國在加入WTO之后,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外需發揮的作用是最大的。?
但從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到現在面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國非常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基本盤不能主要依靠外需。所以早在20多年前,中國就提出要擴大內需。內需包括投資和消費,過去較長時間,我們內需的主要著力點還是在投資。投資可以拉動內需,提高GDP增長速度,但投資完結后就變成供給,長時間以投資拉動內需,必然出現較大程度的產能過剩,出現無效供給和供給不平衡。?
他表示,習近平在報告中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經濟發展的目標就是要改善民生。而消費和民生的改善是直接相關的,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相吻合,因此要把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作為發展經濟的基本點,讓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第一驅動力,讓經濟發展惠及民生福祉。
?